10 健康護理制度
3. 香港的醫療健康護理制度
政策目標: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獲得醫療服務
食物及衞生局
- 制定政策
醫院管理局
- 管理公營醫院、專科診療所和外展服務
衞生署
- 提供推廣、預防、治療和康復的服務
4. 公私營機構所擔當的角色
公營
- 主要提供第二層和第三層醫療服務
- 為全港市民提供公平並由政府大幅資助的醫療服務
- 作為全民的醫療安全網,服務四個目標範疇:
- 急症及緊急護理服務
- 為低收入人士和弱勢社羣提供醫療服務或護理
- 需要高昂醫療費用、先進技術和不同專科合作診治的疾病
- 培訓醫護專業人員
私營
- 基層醫療主要提供者
- 配合公營醫療系統,為有能力而又願意負擔醫療費用的人士提供選擇
- 個人化的醫療服務選擇、更具私隱及方便的服務
5. 公營系統負擔: 調整公私營醫療界別比重
原因
- 人口老化導致第二層/ 第三層護理的需求增加,即增加公營系統的醫療護理開支
- 公營系統未能在短期內增加人手以應付需求
- 公營系統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繁重
- 公營系統的長期病患治療輪候名單及輪候時間越來越長
調整方法
- 強化公共醫療安全網 – 在公營醫療系統投入更多人手及資源
- 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
- 加強基層醫療服務
- 推動公私營醫療協作
- 自願醫保計劃
- 檢討私營醫療機構規管
- 發展電子健康記錄互通
6. 公私營協作
公私營協作形式
- 資助私營醫療界別的服務,令願意付款的病人負擔得起
- 共同護理
益處
- 由主要服務提供者變成資助有關服務,可以控制增加中的成本
- 私人醫護人員的參與,能為治療病人即時提供更多人力資源
- 增加病人選擇–私人執業醫生可能位處較方便地區,而服務時間亦更方便服務使用者
- 一些病人會選擇私營服務來減少輪候時間
- 鼓勵人口中收入較高的人士使用私營醫療界別所提供的服務
- 公營醫療系統的輪候名單因部分病人選擇私營服務而縮短
7. 張力與危機
張力
- 競爭資源
- 不同的抱負、期望和觀點
可能出現的危機
- 服務質素下降
- 未能有效運用資源
- 妨礙對受助者提供最適設的服務
- 服務不連貫,計畫和協調出現問題
- 服務劃一標準,影響私營醫療界別的發展
8. 不同國家醫療護理制度的模式
市場主導國家
- 理念
- 個人需要透過私有市場及家庭獲得滿足
- 根據消費者付款的意願分配資源
- 政策目標
- 減少政府的介入,政府只透過醫療補助及醫療保險介入幫助低收入的個人和家庭
- 服務特徵
- 私人保險,輔以醫療補助及醫療保險
- 例如:美國
福利國家
- 理念
- 每一個人無論有沒有付費能力,都有權利使用醫療健康護理服務
- 政策目標
- 為全體國民提供全民普及的服務
- 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
- 服務特徵
- 國家醫療保健服務,例子: 所有市民免費享用公立醫院服務/ 由於獲公帑全費資助基礎醫療服務/ 病人每次領取處方藥物均須支付畫一費用
- 例如:英國、加拿大
評估我的學習
- 甚麼是健康護理?
- 香港的醫療護理制度有甚麼特色?
- 為什麼現在的醫療護理制度需要改變?